首頁 > 設計手札 > 空間研究室 > 新建案交屋後先做什麼?從驗屋到裝潢的完整流程懶人包

設計手札JOURNAL

新建案交屋後先做什麼?從驗屋到裝潢的完整流程懶人包

分享到

許多首次買房的人在交屋後常常困惑:「我應該先做什麼?需要先驗屋?還是要先找設計師?」
其實交屋只是開始,後續的每一步——驗屋、規劃、設計、施工、軟裝,都會深深影響你未來的居住品質。

為了讓你一次掌握最完整流程,我整理出一篇真正實用的交屋懶人包,搭配清楚表格,從入住前的每個決策開始帶你走一遍。

交屋後第一步:驗屋

「新成屋應該沒問題吧?」
很多人都這樣以為,但實務上,驗屋常見的瑕疵比你想像得多:牆面空心、地坪不平、廁所排水不良、陽台積水、電源座鬆動等等,都不是肉眼能輕易判斷的。

驗屋是確保建商交付的房子是「安全、合格、沒有重大瑕疵」的唯一方式,尤其房子一旦過保,任何問題都會變成你的負擔。

為讓你快速判斷下列哪些是常見的驗屋項目,我整理了一個簡易表:

新成屋最常驗出的問題

項目

常見狀況

地坪

不平、積水、拉尺有高低差

牆面

空心、裂縫、粉塵掉落

門窗

不密合、卡卡、容易漏水

水電

插座歪斜、電壓不穩、燈具閃爍

衛浴

排水慢、地板倒角不足、淋浴間積水

專業驗屋公司會使用紅外線儀、水平儀、熱像儀等設備協助檢查,一般人看不出的「隱性問題」,通常都靠這些工具找出來。

釐清生活需求:裝潢前最重要的思考

很多屋主裝潢後最常後悔的事,不是顏色選錯,也不是櫃子不夠,而是:

沒在一開始就釐清生活模式與空間使用需求。

你可以先問自己:

  • 家人有幾位?需要幾間房?
     
  • 會不會長時間在家工作?需不需要書桌?
     
  • 是否常開火?廚房吊櫃、插座要不要追加?
     
  • 收納量大不大?
     
  • 會不會未來有小孩?
     
  • 另一個房間要當儲物間?客房?還是工作室?

這些需求在裝潢前釐清,能省下後續大量的返工與浪費。

與設計師討論平面配置:家的靈魂從這裡開始

驗屋完成後,下一步就是找設計師或系統櫃廠商丈量並討論平面布局。

平面配置決定家的動線好不好用、空間會不會壓迫、櫃體夠不夠收納。

像是:

  • 餐桌放哪裡不會卡住通道?
     
  • 沙發深度多少剛剛好?
     
  • 電視牆與走道會不會互相干擾?
     
  • 頂天衣櫃應放在哪裡?
     
  • 書桌位置會不會太暗?

這些都由平面配置決定。

而且 如果新建案的「客變期」還沒過,更應該優先找設計師確認插座位置、水線與動線,才不會入住後發現插座完全不在該有的位置。

丈量後繪製 3D 模擬圖:提前看到家的全貌

有了明確的需求後,設計師會透過 3D 圖讓你直接「看到未來的家」。
這一步非常重要,因為能讓你提前發現問題,例如:

  • 櫃子太大、動線太窄
     
  • 書桌位置光線不足
     
  • 實際色系搭配與想像不同
     
  • 沙發比例不協調
     
  • 餐桌影響動線

3D 圖能讓你「邊看邊調整」,避免成品出來後才發現不對勁。

裝潢前的預算確認:避免中途追加最重要

裝潢超支通常不是因為東西買太好,而是:沒有事先做好「材料」「尺寸」「工法」的確認。

為了讓你更好理解,以下整理常見需要事前確認的項目:

裝潢前一定要決定的 6 件事

1.系統櫃板材的等級與品牌

2.廚房是否要增設家電櫃、收納櫃

3.浴室要不要改造或追加收納

4.插座與網路線路位置

5.全室油漆是否需要調色或做特殊漆

6.空調位置是否需修改或加排水

預算越透明、越清楚,後續越能避免追加。

正式進場施工:房子開始「變成家」的階段

施工是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,每個環節都深深影響最終成品。一般施工順序如下:

1.拆除(若為中古屋)

2.水電工程(決定插座、燈具、冷氣排水)

3.木作與隔間(天花板、電視牆)

4.泥作(浴室防水、貼磚)

5.油漆(牆面上色)

6.系統櫃(衣櫃、鞋櫃、儲物櫃安裝)

7.燈具與五金安裝

8.清潔驗收

其中 「水電配置」與「系統櫃安裝」 是最會影響生活便利性的兩大項目,務必留意。

軟裝設計:讓家有溫度的關鍵

許多人以為硬裝結束就算完工,其實真正讓家變美的,是軟裝。

包括:

  • 沙發、茶几
     
  • 床架、床頭
     
  • 窗簾的配色與遮光度
     
  • 地毯、掛畫、香氛
     
  • 門口玄關收納
     
  • 餐廳燈具與餐具選擇

軟裝會決定家給人的第一印象,也是拍照是否好看、是否有質感的關鍵。

最後階段:清潔、家電、網路與入住準備

最後階段建議做一份「入住前清單」,如下:

入住項目

說明

深度清潔

裝潢粉塵一定要清除乾淨

家電進場

冰箱、洗衣機、電視等安裝定位

網路申請

Wi-Fi、網路孔確認能正常運作

家具到位

沙發、床架、餐桌陸續進場

空氣淨化

開窗通風+除濕機運轉是必要的

這些都完成後,你就可以正式開啟新家的生活。

常見問答|新建案交屋後最常被問的 8 大問題

Q1. 新建案交屋後,一定要驗屋嗎?可以自己驗嗎?

強烈建議驗屋,而且最好由專業驗屋公司協助。
雖然屋主可以自行檢查基本項目(如門窗是否順、插座有無電),但空心牆、地坪高低差、陽台積水、浴室倒角等看不見的瑕疵,往往需要專業儀器(如熱像儀、水平儀)才能準確偵測。
若在保固期內提出,建商有義務維修;越早驗越能避免後續的麻煩與費用。

Q2. 驗屋完後要先找設計師嗎?還是先找系統櫃廠商?

建議先找設計師,之後再安排系統櫃。
原因是設計師可以幫你規劃整體動線、家具尺寸比例、收納配置與色彩風格,系統櫃設計自然會整合其中。
若一開始只找系統櫃廠商,容易出現櫃子做完後動線不順、光線被擋住或尺寸卡住家具的問題。

Q3. 新成屋裝潢預算大概要抓多少才合理?

依照屋況、需求與坪數而定,一般建議抓「裝潢+家具」總預算為房價的 5%~10%。
舉例:

  • 20 坪新成屋 → 約 25–45 萬(簡易收納)
     
  • 25 坪新成屋 → 約 45–80 萬(含基本櫃體)
     
  • 30 坪新成屋 → 約 70–120 萬(含廚房、收納、風格設計)

若希望效果更完整(含軟裝、特殊漆、燈光配置),預算會再往上。

掌握正確流程,新建案才能住得舒服、順手又耐用

新建案交屋後的流程看似複雜,但其實只要掌握正確順序,就能讓整個裝潢過程變得更清晰、安心且有效率。
驗屋、需求確認、平面配置、3D 模擬、預算控管、施工階段、軟裝選配,到入住準備,每一步都緊密影響著未來十年的居住品質。

良好的裝潢流程不僅能避免中途追加費用,也能大幅縮短工期、提升生活便利性,甚至增加未來轉售或出租的價值。
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,都是讓新家從「空間」變成真正「家」的重要關鍵。

想讓你家的第一步就走對?

飛軒設計擅長:

  • 新建案交屋到入住的一站式規劃
     
  • 小坪數收納設計
     
  • 系統櫃功能+風格整合
     
  • 自住客與投資客的精準動線規劃

📩 歡迎私訊我們,一次免費平面配置諮詢
👉立即預約|讓你的新家真正住起來舒適又有質感

延伸閱讀:

>>裝潢前要找設計師還是裝潢工班?差別在哪?
 
TOP